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助力“双碳”目标 践行“蓝碳”调查

发布时间:2022-11-17  |  来源:海洋中心环境监管室

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联合发布《蓝碳:健康海洋的固碳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提出“蓝碳”(Blue Carbon)的概念,即由海洋生物捕获的碳。狭义上,“蓝碳”指储存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的土壤、地上活生物质、地下活生物质和非活体生物质中的碳,这部分碳也被称为海岸带“蓝碳”(Coastal Blue Carbon)。利用储量差分法,即调查两个不同时间点的碳储量,可形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级3(评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最高级别方法)的评估,有助于了解“蓝碳”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的机制,精细量化本地化的排放因子。2021年9月,生态环境部监测司组织印发了《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选取盘锦、南通、深圳和湛江作为海洋试点城市,在盐沼、红树林、海草床、海藻养殖等试点内容中选取一种或多种类型开展监测评估。”

为推进海洋碳汇监测试点工作,助力我国“双碳”战略目标,2022年8-10月,海洋中心联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及相关单位,经过连续40天的野外作业,圆满完成2022年度盐沼、红树林、海草床三种“蓝碳”生态系统的调查任务,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样品分析和报告编制等工作。本次调查共计完成40个站位的碳储量调查,其中南通市盐沼生态系统14个,湛江市红树林生态系统18个,湛江市海草床生态系统18个。工作任务包括植物概况调查、碳储量评估的样品采集等工作,共计完成1371个样品采集工作。其中土壤样品1050个,地上生物样品69个,地下生物样品69个,凋落物样品106个,呼吸根样品39个,附生生物样品38个。

通过开展海岸带碳储量的调查,有助于推进全面厘清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储碳能力,有助于加快我国“蓝碳”生态系统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我国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以及碳中和战略的背景下,科学评估海岸带生态系统储碳水平对于深入探讨海岸带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的碳汇作用极为重要。(魏雅雯 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