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实验室面向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紧密围绕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技术和管理支撑的需求,开展人类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响应机制、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技术与应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政策等方面研究,为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构建现代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一)人为活动的海洋生态环境响应与受损机理研究
研究沿海地区主要入海污染物排放、入海河流水系通量及围填海海洋开发利用等变化趋势,评估沿海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生态系统响应特征,识别区域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受损问题,揭示其驱动机制与受损机理。
1.人为活动的海岸带基础环境影响研究。研究围填海、养殖用海、典型海洋与海岸工程等沿海地区开发利用活动,对海岸带生态景观格局、河海连通性变化以及海湾水动力、海岸侵蚀、海底冲淤等影响,识别海岸带基础环境的重大变化和风险等。
2.陆源排污的海洋环境污染负荷研究。研究沿海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产排污特征,构建“沿岸汇水区-陆源排口-近岸海域”的源汇响应关系,分析评估陆源排污对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改善的污染负荷及其变化趋势,识别陆海统筹的海洋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对象等。
3.海洋生态退化的人为活动成因诊断分析。研究人为活动导致的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响应特征、演变过程、影响机制等,评估区域海洋生态退化存在的主要风险和突出问题,识别需要重点加强监管调控的主要人为活动,以及需要开展生态恢复修复的重点区域和对象等。
(二)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技术与应用
研究河口污染物减排、海湾环境容量提升等海洋环境整治措施和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基于“3S”技术、模型模拟和信息数据技术,研究陆海多源环境信息集成、综合治理技术方法及效果评估的可视化应用平台,提供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及监管技术支撑。
1.河口海湾环境治理技术。研究流域-河口-海湾污染物削减、河口湿地污染物净化、海湾水环境容量提升等环境治理技术方法。
2.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恢复与监测评估技术。研究砂滩养护、侵蚀海岸防护、生态海堤和岸滩生境恢复等海洋生态功能修复技术,海洋整治修复工程实验模拟和海洋生态修复监测评估方法等。
3.流域-海洋水环境综合模拟模型构建。研究构建流域-海洋水环境综合模拟模型,为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整治修复工程方案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技术。
4.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信息集成与可视化。基于“3S”技术、模型模拟和信息数据技术,研究陆海多源环境信息集成、整治修复技术方法及效果评估的可视化应用平台。
(三)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监管与综合治理政策
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标准规范研究,探索监测-考核-监管全链条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监管对策,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制度及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与管理政策。
1.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标准规范。研究海洋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定量化目标指标,研究构建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技术标准规范。
2.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监管对策研究。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陆海统筹区域联动机制,探索监测-考核-监管全链条的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监管对策。
3.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与生态补偿。研究重要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补偿标准与模式,开展海洋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与损失评估,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4.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政策。基于区域海洋环境容量、生态功能及海洋开发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效益及治理成本,提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机制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