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 > 正文

2025年底前,南海三省(区)入海排污口排查实现全覆盖!| 南海入海排污口核查②

发布时间:2024-12-09  |  来源:中国环境

车辆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的方向行驶着,车上,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珠江南海局)现场工作人员讨论着接下来的入海排污口核查路线。

近日,珠江南海局开启了对广西北海新一阶段的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工作,调查工作组由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技术单位相关人员组成,“此次核查岸段从北海铁路西侧明渠开始,沿北海银滩岸线,至电白寮港结束,长度约为12公里,我们将按照要求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工作。”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科研所副所长李冠城告诉记者。

40分钟过去,车在一处退潮后的滩涂区域停了下来,工作人员手持无人机下了车。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下陡坡,开启了新一天的核查任务。

下了一夜雨后的天气有些湿冷,伴随着一阵一阵地风吹起,远处,几只白鹭展开翅膀贴着水面低飞着。身旁,偶有脚踩水鞋的行人走过,身挎着赶海的水桶。

无人机飞起,手指着画面中的海域,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的陈念熙向记者勾画着海岸线的轮廓,“我们将沿着这一海岸线区域的入海排污口开始核查。”

图为依据法定海岸线划分的入海排污口核查路线 陈念熙摄

“今年现场核查的工作内容和去年一样,这次的任务主要是对北海市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进行核查。”2023年,记者跟随珠江南海局的工作人员记录了海南省三亚市入海排污口的核查过程,谈及今年的核查任务,李冠城向记者介绍,“我们主要通过资料核查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核查地方上报的入海排污口登记情况是否属实,以及在排查范围内是否还有遗漏的入海排污口,核查地方入海排口排查质量。”

图为金海湾红树林区域入海排污口。 陈念熙摄

据了解,南海三省(区)沿海地市均已开展了覆盖全海域的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并有序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此次完成南海区入海排污口核查岸段长度约为136公里,核查入海排污口数量595个,其中,179个为现场核查过程中新发现的入海排污口。”李冠城介绍。

图为现场核查过程中新发现的港口入海排污口。陈念熙摄

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2023年底前,完成重点海湾排污口排查;2025年底前,完成近岸海域范围内所有排污口排查。

珠江南海局海域管理处王嘉晟告诉记者:“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将核查对象扩展至南海区10个非重点海湾城市,包括广东潮州、汕头、汕尾、惠州、阳江、湛江,广西北海,以及海南的临高、儋州、东方3市县,并力求在2025年底前实现对南海三省(区)沿海城市的全覆盖,做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推进南海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作为我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南海海域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岸线长度约为5800多公里,海岸线绵长,内海湾丰富。

依据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珠江南海局作为南海海域入海排污口主要监管者,负责编制南海区入海排污口年度监管工作计划,通过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巡查抽测、技术帮扶等方式,对所辖海域范围内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开展抽查,指导三省区开展入海排污口备案和规范化监管。

“截至2024年9月,录入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南海区入海排污口约11064个,其中水产养殖类型排污口占比超50%、城镇雨洪排口占比超20%。”珠江南海局海域管理处副处长祝茹介绍,并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督促沿海省份持续做好入海排污口的查测溯治,深入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和美丽海湾建设,推动近岸海域水质稳中向好,为实现‘美丽南海’‘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持续贡献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