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心牵头组织召开“第十届全国生态毒理学大会”分会场
近日,海洋中心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和闽江学院共同组织的第十届全国生态毒理学大会分会场专题学术讨论会在浙江嘉兴召开。海洋中心王莹研究员担任分会场“海洋环境基准和生态风险”主召集人。
分会场就海洋环境基准相关研究展开学术讨论,厦门大学谭巧国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潘鲁青教授、梁生康教授和李正炎教授等16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人员围绕海洋新污染物生态效应、海水水质基准推导关键技术以及近海富营养化与赤潮发生机制等主题展开学术交流,探讨海洋环境基准发展方向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会场为海洋环境基准和生态风险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海洋中心王莹研究员以《海洋环境基准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初步思考》为题,重点介绍了我国海洋环境基准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十五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基准工作思路初步考虑;靳非高级工程师以《海洋环境优先关注污染物筛选及海洋鱼类毒性效应研究》为题作口头报告,该研究基于国际前沿的优先排序方法学框架确定我国海洋环境优先关注污染物推荐名单,系统探究溢油污染中的关键毒性组分多环芳烃对海洋鱼类的发育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制,研究成果支撑我国海水水质基准标准体系构建;娄亚迪博士作了题为《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化学分散剂作用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原油胁迫的响应差异研究》的口头报告,该研究聚焦化学分散剂作用下原油胁迫对三角褐指藻生长效应、生理响应及营养物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溢油灾后处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墙报展示环节,海洋中心聚焦真实环境暴露条件下的微塑料海洋生态毒理效应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的典型河口海湾生态系统演变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科前沿动态,与参会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近年来,海洋中心海洋环境基准标准研究团队面向新污染物治理和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等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海洋污染生物生态效应开展方法学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有效支撑海洋环境基准方法体系发展、新污染物精准管控和海洋环境风险防范,推动构建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的海洋环境标准技术方法体系,为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以及美丽海湾建设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