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驶向深蓝│风雨无阻,漫长守候 ——记西太航次沉积物采集工作

发布时间:2020-07-03  |  来源:

2020年6月21日,“东方红3号”科研考察船顺利抵达第一个沉积物采样站位。因抵站时间较晚,样品采集工作不得不被安排至夜间进行。晚21时许,经过一番紧张的测试准备工作后,箱式沉积物采集器被投放至水中,开启了西太平洋环境质量综合调查航次的首次沉积物采集工作。有相关经验的监测人员都知道,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工作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海底底质类型、地形地貌、海流流向与流速等参数都会影响沉积物采样的成败,采样失败的情形时有发生。与近海海域不同,大洋水深数千米以上,此站的水深更是达6000多米,沉积物采泥器下放、回收一次需要数个小时。 直至次日凌晨2点55分,随着万米绞车停止运转,沉积物采泥器才被安稳地回收至甲板。当看到箱式采泥器成功采集到了沉积物及部分铁锰结核样品时,队员们焦急的心终于踏实下来。

沉积物样品成功登上甲板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结束,样品采集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采集工作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因沉积物过于密实,箱式采集器无法按照设计功能顺利放出样品。此时,天空大雨如注,海面风浪再起,船体剧烈晃动,郑楠、王宇宁和姚振童3名同志战斗在风雨中,大风屡次吹落了他们头顶的雨帽,雨水浇湿了他们的头发,顺着雨衣的缝隙淋湿了身体。好心的船员也赶来帮忙,经过近1小时的努力,大家终于在侧边成功地打开了箱式采集器。接下来,大家还需要尽快取样并将其送至样品库冷冻。时间不等人,为克服恶劣天气条件下船体的剧烈晃动,只能将沉积物采样器挪到绞车后的下风向位置,队员们低头、弯腰,顺着采集器侧边10厘米左右的开口,一铲一铲地取下样品……。凌晨5时许,几近一整个通宵的沉积物采集工作终于见到了曙光,4整袋沉积物被保质保量地及时送至样品库,带回陆地后将用于开展包含放射性核素、重金属、有机物等参数的分析测定。这4份珍贵的样品对于西太平洋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王宇宁、赵化德、郑楠 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