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开展创新型研究,解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一、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
1.战略新兴海洋环境问题研究。新兴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缺氧、酸化和微塑料)研究;研发海洋环境中新兴污染物分析方法,建立相应的标准化体系;研究海洋环境中典型新兴污染物的环境赋存、迁移和多介质分布机制;研发海洋污染事故(溢油、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核素)应急监测和评估技术。
2.海洋生态环境动力过程监测评价与预测预警技术。海洋动力环境连续监测与动态评价技术研究;海洋突发事件和环境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海水水质演变过程趋势预测模型研发;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发与应用;基于海水水质和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环境评价方法研发;重点海域水交换能力及环境容量评估技术研究;研发流域海域污染物的溯源解析技术;我国冰区生态环境监管与应急保障研究。
3.海洋生态环境遥感探测与监管技术。近岸海域水质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海面溢油遥感探测技术研究;赤潮、绿潮遥感快速识别技术研发;自然岸线生态空间格局变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无人机遥感技术研究与应用;海洋大气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4.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基准和风险评估技术。流域/海域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和分区理论研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基准理论与方法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学研究;海洋环境质量基准/标准研究;研制海洋环境标准物质。
二、海洋生态安全保障研究
1.海洋生态过程和生态健康监测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和机制研究;海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海洋生态健康、生态风险和生态安全评估新理论与新技术研究;全球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海洋生态资源恢复理论、技术、管理研究。
2.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测和应急处置。研究海洋生态灾害(赤潮、绿潮、水母、病原微生物、外来生物等)发生机理和演变规律;研发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与产品;研发核电取水区等重要水域有害生物的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
3.渤海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渤海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政策研究;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监管技术研究;渤海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渤海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研究。
三、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与规划研究
1.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与规划研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压力分析;入海污染源排污状况及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预警与考核方法研究;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标效益评估;海洋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规划研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方法学研究。
2.海洋生态环境监督与管理研究。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研究;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生态补偿、信息管理与服务等技术研究;海洋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技术研究;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对滨海湿地影响研究。
3.涉海工程环境监督管理技术研究。海洋倾倒、围填海及海洋油气开发等涉海工程监管制度与技术研究;涉海工程及海洋生态修复/恢复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及监管技术研究;疏浚物生态化利用配套政策和技术研究;国际履约政策和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