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两山”理念的贯彻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绿色转型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体系,保证“两山”理念落地生根。“两山”理念的实践转化需要国家战略引领、政策体系支撑和制度创新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在制度体系构建方面,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建立,以“督政”为核心,有效压实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生态环保主体责任。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区域间横向补偿等方式,调动了生态保护地区的积极性。
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使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再新增围填海项目。
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大宗货物清洁化运输水平,推进铁路场站、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绿色化改造和铁路电气化改造。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持续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提升重点用水行业、产品用水效率,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利用。健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制度,推广节地技术和模式。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废旧风机叶片、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快递包装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原材料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打好蓝天保卫战。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施源头替代工程。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推进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开展新阶段油品质量标准研究,强化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深化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着力解决恶臭、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环境管理,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优化调整水功能区划及管理制度。基本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建设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样板区,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加强海水养殖环境整治,积极应对蓝藻水华、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推进江河湖库清漂和海洋垃圾治理。
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新增污染,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依法加强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联动监管,推动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严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环境风险。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建设。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全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强化统一监管。严格对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生态破坏事件。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继续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大草原和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聚焦影响北京等重点地区的沙源地及传输路径,持续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的统筹协调作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健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深入推进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全面实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为节选,原标题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纪念“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