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深入攻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蓝天白云下,山东省烟台市南山公园、昆嵛山保护区的粉黛乱子草在阵阵微风下掀起层层叠叠的粉色波浪,令人惊艳不已,徜徉其中,仿佛坠入一场浪漫梦境。随着当地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在连续的晴好天气,湛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海吸引了不少市民纷纷前来打卡拍照。
今年以来,烟台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碧海蓝天、绿树青山已经成为烟台的标志性“名片”。
蓝天白云常做伴
“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空气清新,推窗蓝天白云相伴,烟台山灯塔清晰可见。”家住烟台市芝罘区向阳街道的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碧海蓝天的美景。她的分享不仅代表了个人心情,更体现了烟台市良好的空气质量。
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四减四增”行动工作要求,印发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扬尘专项整治攻坚方案》,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系统谋划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烟台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全面落实各项污染源精细化管控措施,开展扬尘、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攻坚行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智慧管控,整合大气环境管理、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利用臭氧雷达、VOCs走航车、FID、红外摄像仪等科技手段,结合走航检测、在线监测、用电监控等自动监控数据,精准、科学、高效治污,制定重点区域污染源管控清单,实现“挂图作战”。
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换来的是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近年来,烟台市区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主要指标连续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由2019年的3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26微克/立方米。今年1月—10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3,同比改善6.0%;优良天数比例为85.9%,同比改善5.0个百分点。
碧水清波润心田
老人悠然漫步,孩童嬉戏欢闹,家住莱阳市的李女士分享道:“蚬河‘十里绿化长廊’位于公园西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人水和谐,为市民提供了十分优美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非常推荐大家周末带着老人和孩子来蚬河公园打卡!”这是烟台市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烟台市不断完善水环境治理体系,印发实施《烟台市水生态环境全面提升行动方案》《烟台市重点流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方案》,明确重点任务25项、工程项目62个。
围绕重点国省控河流,开展入海河流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冬春季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等专项行动,建立起地表水环境管控一张图,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跨界流域、县域全覆盖,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1127个,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63.6%,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烟台市将美丽海湾建设纳入美丽烟台建设布局,锚定“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建设目标,陆海统筹一体推进海洋污染防治,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稳定保持90%以上,人民群众临海亲海体验感大为改善。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第二批12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中,烟台黄渤海新区八角湾、长岛庙岛诸湾成功入选,是全国唯一一个入选两个优秀案例的城市。
打好净土保卫战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烟台市遵循“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
烟台市不断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通过业务培训、现场“一对一”帮扶的形式持续推动114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落实,持续组织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对隐患点位开展绿色化改造工程,对20个关闭搬迁的重点行业地块开展监测并组织开展优先管控,有效防范污染风险。
守住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底线,出台《烟台市深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优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流程,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从业单位技术培训及质量把关,提升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水平。截至目前,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持续达到100%。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今年内新增完成357个行政村环境整治、30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管控。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确保已治理完成的10处农村黑臭水体不出现返黑返臭、新增的农村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并开展治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成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持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稳步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进万华“无废园区”、长岛“无废岛屿”等无废细胞建设,接续开展“清废行动”、打击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着力排查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填埋和贮存等问题,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