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攻坚陆海统筹深水区,提高海洋科技创新力

发布时间:2020-12-31  |  来源:

2020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紧密围绕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攻坚需求,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努力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科学谋划海岸带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科研项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功立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研类课题3项,承担编制海洋监测地方标准3项,编制上报海洋生态环境专报3份。

谋划构建入海河口陆海交界断面评价考核体系,推进海洋污染防治攻坚。以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开展河口海湾监测地方标准体系探索性研究,推进地表水和海水评价体系衔接,强化入海断面氮、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定《江苏省入海河口省考断面设置方案》,开展灌河口等重污染河口区及邻近海域水质监测溯源试点,谋划建立全省入海河口省考断面评价考核体系,填补入海河流监管“最后一公里”的空白,实现入海河流全过程监管。

科学评估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服务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编制2020年江苏近岸海域季度及年度水环境质量形势和目标考核点位达标形势分析报告,详细剖析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改善面临问题,系统提出对策措施;同时根据沿海各县(市、区)拟承接转移及新增工业项目预测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区域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容量现状,预测分析拟转移及新增工业项目对周边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沿海经济发展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探索研究渔业船舶污染排放效应及重点海域环境管理机制,支撑海洋生态环境管理。2020年,申报的省生态环境科研课题《渔业船舶污染物排海影响及防控措施研究》《长江口近岸海域水质提升措施研究》均获得立项。通过相关课题研究,评估渔业船舶污染物排放实际情况及对江苏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研究制定江苏省渔业船舶污染物排海防控措施;总结长江口近岸水质提升工程经验,探索长江口近岸海域水质提升的管理机制,为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编制研拟海洋地方标准,推动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承担的地方标准《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损害和修复补偿规范》《海洋沉积物石油类的测定超声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前期资料收集整理、标准草案编制、专家函审、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通过专家评审,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江苏省离岸式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规范》已完成标准草案编制,该标准的制定将为全省海洋生态环境自动化监测网络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助力全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

来源: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