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海门市海洋生态修复工作有序推进——近江牡蛎人工繁育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21  |  来源:本站编辑

为加强江苏海门蛎蚜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牡蛎礁生态修复工作,海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 “江苏海门蛎岈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牡蛎礁生态现状评估、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及牡蛎礁生态修复工程”。

201808220903-1-1.jpg201808220903-1-1-.jpg

今年4-5月项目承担单位的技术团队在江苏海门蛎岈山采集近江牡蛎亲本300斤,并空运至山东莱州市和广西钦州市分别开展近江牡蛎人工育苗。近江牡蛎亲本经约一个月的育肥催熟后,通过自然繁育和人工授精方式共计培育出约3亿个近江牡蛎幼虫,幼虫发育正常,目前最后一批牡蛎幼虫平均壳高达到300微米左右,近期可以投放附着基进行附苗,预计可完成附着1000万个稚贝。

201808220903-1-2.jpg201808220903-1-2-.jpg

7月下旬,项目组将第一批人工培育的近江牡蛎苗种运抵浙江象山港,吊挂于象山港养殖筏架上保苗培育,待苗种规格达到1cm以上,项目承担单位将近江牡蛎苗种进行移植江苏海门蛎蚜山进行牡蛎礁生态修复,并持续对移植的牡蛎礁进行持续跟踪监测与效果评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