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补短板 破瓶颈 谋创新 促发展

——部分沿海省(区、市)海洋部门相关负责人访谈

发布时间:2018-01-26  |  来源:本站编辑

刚刚送别的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国家海洋局的指导下,沿海地方政府积极补短板、破瓶颈,在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8年伊始,在全国海洋工作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部分沿海省(区、市)海洋部门相关负责人。

■中国海洋报记者汪涛刘川庞修河

海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成绩单:2017年,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实现1286亿元,同比增长13%。

“2017年,海南省进一步深化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洋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张军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海南省重点做了4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规划布局。去年,海南编制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海洋十大产业全面布局,落实相关项目。二是组织申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区)。去年6月,海口市成为国家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三是推动全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海洋综合利用产业培育,与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订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四是摸清海洋家底。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海南省相关工作,进行海洋经济统计和分析,高标准完成年报、季度报表、海洋经济分析。

“虽然海南省海洋经济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但海洋经济总量依然很少。海南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的1.5%左右。”张军说,从海洋经济的主要组成上看,主要依靠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三大传统产业,第一产业占比超过20%、第二产业约占20%,而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第一产业占比平均约为5%、第二产业约为45%。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海洋信息业、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水淡化业等海洋新兴产业依然在培植发展中,规模和产业带动能力较低,金融工具和社会资本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是海洋科技及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张军表示,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集聚,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和技术领域。海南省海洋经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高精尖的海洋新兴产业尚处于培植期。从科研高校、院所、机构来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科技基础较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低。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来看,涉海高新科技项目少,培植落地形成产业的项目更少,项目带动能力不强。从科技合作、招才引智方面来看,与国内乃至国际的科技合作太少,引进人才的效果不明显。

张军说,2018年,海南省将进一步深化海洋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引进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配套工业,打造现代临港产业园,带动港口物流快速发展。积极推进海水淡化产业,探索海水淡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扎实推进海口海洋创新示范城市建设,支持三亚、陵水、东方等城市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天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成绩单:2017年天津市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5%,占全市经济比重30%以上。

“在推进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方面,天津市做了4方面重点工作。”天津市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恩海说。

一是推进“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建设。天津自2014年起实施区域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海洋装备和海水利用为代表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7年,全市完成42个示范项目验收。项目实施4年来,累计完成投资20.3亿元,转化科技成果123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58.9亿元,拉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50亿元,年均增长20.7%,成为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是推动‘十三五’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滨海新区开展示范城市建设。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共立项示范项目24个,涵盖海洋装备、海水淡化等产业链,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1.71亿元。

三是加快海洋金融创新。积极配合国家海洋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相关合作,针对开发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结合天津实际提出了意见,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对海洋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是举办(中国)天津国际海工装备和港口机械交易博览会,促进了天津海工装备制造业对外交流合作。

“2018年,天津市将从3方面深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工作。”赵恩海说,“一是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滨海新区完成示范工作年度建设任务,推动剩余项目尽快启动,加强对项目的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二是积极争取列入第一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支持塘沽海洋科技园、临港经济区北部片区申报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三是组织实施好涉海重大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军民融合等众多发展战略中的涉海大项目、大工程,深入做好协调服务,深化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河北:做好生态和经济两大文章成绩单:2017年,河北省海洋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底,全省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208个,设计吞吐能力10.6亿吨、全年完成吞吐量10.9亿吨,分别居全国沿海第二位、第五位。

河北省海洋局总工程师于忠信介绍说,在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针对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海洋生态环境压力较大、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河北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着力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海洋管理“放管服”改革,海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突出区域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河北省聚焦海洋经济发展短板,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在秦皇岛获批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组织秦皇岛市申报了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并成功获批,加快探索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服务链“六链协同”的发展模式。同时,统筹推进秦皇岛、唐山和沧州三个沿海城市错位联动发展,增强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是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建设“美丽海洋”总目标,持续开展海域海岛整治修复、海洋环境监视监测、海洋预报减灾等,海洋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河北省积极推进环境保护陆海统筹,在全国首批开展了“湾长制”试点。

三是着力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河北省贯彻落实《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十三五”实施意见》,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更加明确。河北省积极服务重大工业项目、民生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海,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用海,并根据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暂停受理、审核围填海项目,实行差别化海域供给政策。

于忠信表示,2018年,河北省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做好海洋生态、海洋经济两篇文章。一是进一步加强围填海、海岛和海岸线管理,全面推进生态用海,努力消化已填海成陆区域,确保不新增围填海规模、不新占自然岸线。二是严格管控海洋生态红线,建立海洋环境监管长效机制。三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出台《河北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四是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海洋产业扶持政策,助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广西:扎实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成绩单:2017年,广西全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俊谈到,为推进海洋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广西做了4方面重点工作:一是组织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7年10月,广西区海洋和渔业厅商同区发展改革委编制完成了《广西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同时启动了规划管控制度研究工作。研究制定了《广西打造向海经济行动方案》,开展“多规合一”海洋领域技术规范研究,积极探索海洋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2017年4月完成《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验收,该系统推进实施监测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建设。组织完成了广西第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申报工作,开展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申报。

三是加强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高质量地完成了2016年广西海洋统计报表和2017年上半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报表以及《2016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编制、发布工作。以北海市为试点,开展相关产业和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的市级核算。推进重点涉海企业联网直报,提高数据报送时效的稳定性。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通过验收。

四是深化海洋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建立北部湾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努力实现围填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制定《广西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促政府职能转变。

谢俊表示,2018年,广西将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动全区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规划体系。谋划好海洋工作顶层设计;推进《广西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编制完成《广西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管控制度研究报告;加强“多规合一”海洋领域规划衔接;实施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差别化错位发展的特色海洋产业带。

二是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协同发展。持续跟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征集、筛选及申报工作。加强协调,指导和支持北海市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工作。推进开发性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区内外涉海科研院校和区内涉海龙头企业建立广西科技兴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

三是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能力。推进广西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业务化运行及涉海企业联网直报的工作机制,完成海洋统计报表制度和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报表制度以及年度《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编制、发布工作,全面完成海洋经济调查工作。

四是创新海域海岛综合管理。推进实施《关于深化用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完善广西海域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配置及流转管理制度,深化“放管服”,增强海洋资源服务保障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