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发布时间:2017-11-28 | 来源:本站编辑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周边的开发活动和渔业生产日益频繁,陆源污染也使得珠江口海洋环境不断恶化,中华白海豚赖于生存的食物链及栖息地受到极大威胁,酷渔滥捕和海洋环境的恶化,使渔业资源衰竭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纲要》,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恢复珠江口渔业资源,根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下达的2017年增殖放流任务安排,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担放流黄鳍鲷苗8万尾、斑节对虾苗1219万尾的任务。通过珠海市政府采购平台公开招标后,2017年11月27日,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珠海公证处、珠海市有关渔业专家和渔民代表共同在珠江口海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8.848万余尾黄鳍鲷苗和1323.8万尾斑节对虾苗被放流大海。渔业专家按照数学统计法,对提供的鱼虾苗进行随机抽样,计算出鱼虾苗的数量和放流时的成活率。全部鱼虾苗放流过程在有关单位的代表和珠海公证处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确保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符合上级部门的要求。
多年的实践证明,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处珠江口中间地带,是海洋生命栖息和繁衍的重要海域,也是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的一块宝地。为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生生物保护,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一起选址在珠江口海域(港珠澳大桥附近)放流黄鳍鲷苗和班节对虾苗。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可以带动参建者以及社会公众了解海洋,进一步关心中华白海豚,让更多的人明白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从而自觉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