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把海洋合作的种子撒遍海丝之路

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开展情况综述

发布时间:2017-11-23  |  来源:本站编辑

■ 中国海洋报记者 周 超

“非常感谢中国国家海洋局组织这样一次游学活动,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明年我还要继续报名参加。”来自孟加拉国的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专业博士生尼玛尔深有感触的话语代表了留学生们的心声。

近日,为期4天的第三届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留学生游学活动在上海举办。其间,留学生们领略了众多中国先进海洋科技与产业,加深了对中国海洋事业乃至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由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联合设立,主要招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优秀青年来华攻读海洋及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海洋领域优秀人才,促进区域乃至全球海洋合作。

招生重点向丝路沿线国家倾斜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海洋报》记者,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在国际海洋合作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受到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形成了3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一是覆盖范围广、培养学生层次高。截至今年,海洋奖学金共招收了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129名留学生,基本覆盖了我国海洋领域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其中有77名攻读博士学位,52名攻读硕士学位。

二是与国家海洋局相关业务工作结合紧密。据该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奖学金招生重点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倾斜,目前这129名留学生中,来自丝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数量为106名,占到了学生总数的82.2%。同时,海洋奖学金招生工作与国家海洋局双边、多边工作相结合,通过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签订协议等方式,由双方定向推荐优秀生源,直接促进了我国与相关国家海洋管理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海洋奖学金专门为留学生设立了“双导师制”,除了所在高校的导师,国家海洋局相关研究所还为大多数留学生配备了一名导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三是相关配套活动渐成体系。一方面,通过自2015年启动的海洋奖学金留学生游学活动,增强了留学生对中国海洋事业乃至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促进了学校间及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留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海洋奖学金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国家海洋局在国内主办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时,往往会组织海洋奖学金留学生参与,扩大了学习交流面。

沟通海洋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目前,海洋奖学金项目主要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4所国内知名大学作为培养院校,项目开展5年来,培养院校的收获满满,体会深刻。

在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看来,海洋奖学金的实施,是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海洋领域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专门资助外国优秀青年来华攻读海洋专业的项目,海洋奖学金非常有针对性。这些留学生在华学习期间,学到了海洋领域的专业知识,学成回国后也会成为沟通两国海洋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无论对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升高校国际化程度以及留学生自身发展,都将是‘多赢’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薛雄志认为,我国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升海洋事务话语权,加强人才培养是重要的途径,包括培养对华友好的外国海洋人才。“这些外国留学生来到厦大后,与国内学生一起上课、读书,建立了友谊,也为他们回国后开展海洋领域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海洋奖学金”前景广阔

5年来,随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来华读书,以及一些留学生陆续毕业回国,作为沟通中外海洋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影响力逐渐扩大。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海洋局将根据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方面的总体规划,从4个方面进一步做好海洋奖学金项目。

一是面对留学生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发展形势,国家海洋局将配合国家留学基金委、培养学校共同做好留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努力为表现优秀的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并力争实现“双导师制”的全覆盖。二是积极回应留学生提出的建议,增强对留学生开展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协调更多单位参与海洋奖学金项目,努力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四是加强对海洋奖学金项目的宣传力度,积极探索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签署协议,进一步扩大海洋奖学金项目的国内和国际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