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在“一带一路”上扬帆远航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为古丝绸之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优化了中国开放格局,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千年海风吹,扬帆再起航。4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区牢牢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地区间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遍地开花。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在这场我国主场外交盛会上,山东、浙江、福建、广西4个沿海省区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本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情况,描绘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新蓝图。
■本报记者 崔鲸涛 安海燕
山东聚焦海洋经济推进东亚海洋平台建设
“我觉得山东的海岸线最美,山东的海洋科研最强。”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山东省有哪些区位优势”提问时,突出了山东在海洋方面的优势。
山东地理位置优越,这个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东临黄渤海,西连中原腹地,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李群介绍说,山东省有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7个海港、高速公路5700公里,铁路直达中亚东欧,4个国际机场开通300多条国内外航线。同时,山东省还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现代农业、工程机械、交通装备等产业优势明显。
李群说,承载着“一带一路”赋予的使命,山东通过全方位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实现了对外经贸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海洋经济合作、快联快通和人文交流共5个方面的新突破。其中,在海洋经济合作方面,倾力打造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一带一路”青岛航运指数成为山东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风向标。
未来,山东省将聚焦海洋经济、经贸投资等8个重点领域,推出首批210个优先推进项目,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推动互联互通,发挥沿海港口群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支持境外园区建设,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沿线大学、大型企业和科技园区展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建设世界海洋科技联盟等。
李群还透露,山东省将与国家海洋局签订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东亚海洋平台建设,筹备组织机构以及成立事宜。未来,该平台将规划合作产业园区,推进海洋科技、教育的合作,推进海洋人文交流合作;设立海洋之窗东海风情旅游区,建立东亚旅游友好城市关系网;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海上防灾减灾方面合作。
浙江构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浙江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交汇处,是“一带一路”总体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大宗国际货物的中转地和集散地,具有地理区位优势;2016年浙江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国12.8%,对外投资不断攀升,具有开放大省优势;此外,浙江有200万浙商在境外投资创业,“一带一路”沿线更是浙籍华人华侨的聚集地区,具有天下浙商的优势。
当前,浙江围绕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正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各项工作。一是联动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建设,加快构建畅通高效的运输通道网络。二是高水平构筑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加快打造浙江省全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大平台。三是高标准推进各类国家改革试点,加快构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体制。四是全方位推进互补、互惠的共赢合作,在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合作、经贸合作、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快形成与沿线国家的密切合作。
梁黎明特别说明,大通道一端是全球大港宁波—舟山港,一端是全球小商品综合市场义乌,它的建设将推进东西双向开放,推进内陆与沿海沿边地区协作。
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发挥海洋优势
“国家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为福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重大机遇,也赋予了福建重大的历史责任。”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叶飞文在介绍福建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时表示,福建省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也是我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开放窗口之一,区位独特,优势明显。近年来,福建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方位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福建拥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福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在海洋领域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叶飞文介绍说,在海洋产业合作方面,福建支持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建设远洋渔业产业园区和海外综合开发基地,远洋渔业加快发展。目前,福建企业已在印尼、缅甸、毛里塔尼亚等国建立了9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数量与规模全国第一。有10家企业在境外建立渔业养殖基地,水产养殖规模居全国首位。
在合作平台建设方面,福州建立了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截至2016年年底,已发展渔企会员358家,交易商2187个,年度累计交易额达3112亿元。福建还突出“海丝”元素,成功举办了海峡(福州)渔业周暨中国(福州)渔业博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平潭国际海岛论坛等大型国际性活动,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交流合作。
叶飞文指出,下一步,福建将围绕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特别要抓好海洋经济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完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推动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安全救助等领域国际合作,提升海洋开发合作水平,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海洋优势。
广西面向东盟 做实多平台
“东盟是广西搬不走的邻居。”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西开放的重点首先是东盟。
张晓钦表示,广西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与东盟海陆相连,既是中国的沿海地区,又是西部地区。“第一,广西是古代海上丝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第二,广西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第三,广西将谱写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张晓钦这样定位广西。
口岸经济是广西开放经济的依托,广西也是全国口岸经济形态最丰富的地区。广西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展会、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等,为“走进来、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产能合作平台,更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张晓钦说,目前广西正在加快跨国、跨省,联通周边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建设,打造中国联通中南半岛最便捷的陆路国际通道,目前广西已经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1700多公里,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4条,正与新加坡、重庆等联手推动“渝桂新”南向通道。
张晓钦说,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到北海考察,既看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看了铁山港,要求我们发展好向海经济。目前,广西北海正在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发展海洋经济、蓝色经济,同时在北海建设海洋经济的合作示范区,保护好北海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