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能力
——记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能力建设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海洋工作会议精神,鲜明提出要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局有关监测工作的部署,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推动近岸海域水质考核、一站多能、在线监测等工作,全面夯实海区海洋环保监测基础。
推动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推进近岸海域水质考核,是“十三五”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现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目标、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督促沿海地方政府履行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海洋环境监测是实施近岸海域水质考核的基础,监测的规范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考核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中心领导表示,作为海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所出具的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将作为沿海地方政府进行近岸水域考核工作的重要凭据。去年,按照国家海洋局和东海分局的统一部署,中心将实施近岸海洋环境监测作为全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邀请专家开展《近岸海域水质考核背景、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近岸海域水质考核评价方法》《近岸海域水质考核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近岸海域水质考核检测技术方法》的专题讲座,对海区各中心站的监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各中心站对东海区448个水质监测站位的位置、编号、任务承担单位进行了逐一确认。2016年5月,在监测任务已基本结束的情况下,中心根据情况调整工作方案,又圆满完成了新增站位的监测。
在谈到2017年的监测工作时,中心负责人表示,海区监测工作者将以高度的责任心,以过硬的监测数据和信得过的评价报告,为近海水质考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强“一站多能”建设
东海区海洋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迅猛,给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保障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面对日益加重的海洋资源环境监测需求和日益频发的海洋生态灾害,处于海洋环保工作桥头堡的海洋站的作用愈加凸显。经过多年发展,东海分局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形成了包括1个海区中心、6个中心站和28个海洋站的布局,已经覆盖了东海区沿海绝大部分经济开发热点区和生态敏感区。
为进一步提高海洋环境管控能力,中心积极贯彻落实东海分局“一站多能”重点建设工作。所谓“一站多能”,就是加强现有海洋站的能力建设,将其职能职责从单一的观测预报,全面提升为观测预报、海洋监测、海岛监测等多项职能并重。以往东海区基层海洋站的建设主要集中于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监测能力方面,且各海洋站监测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要大幅提升基础薄弱的海洋站的监测能力,面临人力、物力上的现实困难。为此,中心负责人结合业务工作,组织实施了对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全覆盖调研。在全面掌握海区6个中心站、28个海洋站监测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海洋站“一站多能”监测工作发展思路》,一方面适当增加海洋站监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使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具体形式有集中培训、驻站交流、开放实验室等。2015年——2016年,中心组织了5期针对海洋站监测人员的常规监测技术培训,组织开放实验室6期,试点开展了2批次海区中心人员驻站交流活动。
在2017年的工作中,按照东海分局“三级联动、集中监测、分散监管、差异发展”的要求,中心将加大技术支撑力度,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质量监督工作,提升海洋站监测人员化学和生物基础知识水平、掌握分析实验过程原理和控制要素,以满足国家海洋局提出的“3小时海洋环境监测圈”的要求,切实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覆盖能力和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推进实时在线监测
近年来,国家海洋局不断增设监测站位,加大监测频率,极大地提升了监测结果的质量。但是现场瞬时采样—实验室分析检测的传统监测方式并未得到改变,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监测频率,仍不能准确反映海洋环境的动态变化过程,其时间代表性仍存在明显不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海洋环境质量监督考核及红线制度推进等均迫切需要更具时效性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料。
转变传统监测方式,深入系统开展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既是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创新发展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相比,在线监视、监测技术具有显著的实时性、连续性等技术优势,可以实现对部分海洋环境指标的高频率监测,显著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东海分局的在线监控工作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少数监测机构开展了浮标和岸基站的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相关的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较少,缺乏统筹和规范化管理,对系统的建设和功能布局未形成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东海分局的统一部署下,2016年中心先行先试,在舟山工作站的协助下,组织实施了舟山潮位站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试运行、监测系统技术指标检验和方法比对监测。通过各种试验,发现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用于潮位站水质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连续监测工作能力,以及标准方法的可比性等,确定合适的数据传输格式与方式,确定合适的监测时间和频率,积累在线监测系统使用、维护经验,为潮位站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业务化应用及推广开展了基础性工作。
在“十三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总结潮位站建设经验,在重要河口、海湾、排污口、环境敏感区或脆弱区推广开展在线监测,推动东海分局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力争基本覆盖监测海区的特征环境指标,满足区域化、连续化、精细化的监测要求,为各类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