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较重
发布时间:2016-08-24 | 来源:本站编辑
近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布的《2015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5年,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较重。
《公报》显示,2015年,北海区80%的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符合第一、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但近岸局部海域海水环境污染较重。渤海近岸海域海水劣四类水质海域四个季节平均面积约占渤海总面积的7.5%,近3年来,渤海污染海域面积有所减少,但海洋环境污染形势尚未根本好转;黄海中北部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污染较重的第四类水质海域和劣四类水质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半岛近岸海域和胶州湾底部,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在2012年达到最大,为2950平方公里,2015年降至308平方公里。
《公报》表明,北海区沿海海湾污染严重,大部分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污染程度较重,各季节均存在劣四类水质海域。大连湾冬、春两季海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未出现第四类或劣四类水质海域;夏、秋两季相对较差,第四类和劣四类海域水质面积占海湾总面积均超过20%。同时,北海区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基本稳定,双台子河口生态系统、滦河口—北戴河生态系统、渤海湾生态系统、黄河口生态系统、莱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锦州湾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
根据《公报》,渤海监测的88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河)6次监测结果显示,主要超标物质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化学需氧量达标比例为68%,总磷达标比例为79%。与2014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和总磷达标比例有所增加。黄海中北部沿岸监测的100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河)6次监测结果表明,主要超标物质为总磷、生化需氧量和悬浮物,总磷监测达标比例为74%,生化需氧量达标比例为76%,悬浮物达标比例为8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