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立体化监测精细化服务

——江苏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亮点集纳

发布时间:2016-08-22  |  来源:本站编辑

2015年,江苏省海域动态监管工作坚持“立体化监测、精细化服务”,各级监管中心有效开展了县级能力建设、统一配号、地面监测、无人机航拍、远程视频监控等,彰显出十大亮点,实现了海域动态监管与海域行政管理的紧密结合,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一是大力推动海域动态监管县级能力建设。编制上报了江苏省县级动态监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并首批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加强对市县业务工作指导,相继召开了江苏省海域动态监管县级能力建设启动大会、县级能力建设视频会等;启动了江苏海洋综合管控平台建设;完成了10家单位的机构更名;完成了江苏省县级海域动态监管测量数据服务项目招标工作。

二是无人机航拍应用形成常态化。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雷达探测等技术应用到区域用海项目监测工作中;全年对22个区域用海规划、6个重点港口、十余个重大用海项目以及750公里海岸线进行航拍,航拍面积累计近3600平方公里。

三是出版《江苏省沿海海域影像地图集》。该图集收集了江苏省海域动态监管中心近年来最新的无人机航拍影像资料,充分展现了江苏省最新的海洋开发、港口建设和滩涂海岛资源现状。

四是持续开展区域用海监测评估。连续4年对江苏省15宗区域建设用海的施工进展、企业入驻等情况开展监测评估,持续对全省400宗单宗填海项目的围填、开发状况进行监测。

五是继续开展典型岸段监测。监测范围达到9个典型地区共14个岸段、872个监测点,监测断面长度约25公里,获取了202个沉积物样本,提取出4个岸段的海岸线和人工岸线,并对岸线的侵蚀、冲刷速率和岸线保有率等开展分析和研究。

六是规范配号统计。技术复核601宗项目,发现约10%的项目存在与功能区不符合、界址错误,与周边用海重叠等数据。

七是做好海域动态监管专网江苏省节点网络等软硬件运行维护服务,保障节点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软硬件故障问题,对节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对硬件系统整体优化、安全加固。

八是深化制度建设。编写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区域用海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技术规范》以及《江苏省区域建设用海开发建设情况分析报告》《2013年度~2014年度南通市海岸带自然属性变化遥感年际比对报告》《2015年盐城市填海项目建设情况调查工作报告》。

九是市县加快创新创优,成效显著。盐城市利用三维实景动态采集系统对全市重点用海项目进行监测,完成全市填海项目建设情况调查;南通市开展海域岸线修复测量工作,全面了解海岸线变化情况;连云港市已建成8处视频监控点,另有4处监控点正在建设中,对重点海域海岛实行24小时监测。

十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各项管理规定,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省市县的配套经费主要用于无人机采购、地面测量、典型岸段监测、三维实景建设等。

(信息来源:中国海洋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