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空间科技助力海上丝路经济带建设

28国拟共建空间地球大数据联盟

发布时间:2015-12-01  |  来源:本站编辑

中国海洋报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在海南三亚闭幕。会议发布了《关于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三亚宣言》(以下简称《三亚宣言》),一致同意建立海上丝路空间地球大数据联盟。

《三亚宣言》指出,国际对地观测领域正在迅猛发展,对地观测技术在应对资源管理、防灾减灾、农业与粮食安全、遗产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变化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呼吁汇集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对地观测领域的科学研究,打造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增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地观测方面的能力建设,培养对地观测领域的人才。

会上,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谋划空间科技,助力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院士郭华东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认知对象的优势,在应对自然资源枯竭、粮食安全、能源短缺、环境退化、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一带一路”规划和整体布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他建议,可通过对地观测技术监测港口城市、海岸带和海洋,利用对地观测技术研究水资源竞争模式、农业结构和发展机遇的空间模式、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系统的时空演化模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古代文化以及自然遗产时空分布等,并提出设立地球大数据计划、建立数据共享系统与平台等,实现对地观测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基金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支持科学家广泛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为我国科学家营造良好的区域合作交流环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