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环境要闻 > 正文

红树林里的灭蛾大战

——中国海监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队紧急应对柚木驼蛾虫害纪实

发布时间:2015-10-10  |  来源:本站编辑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虫害。自中国海监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建立以来,首次暴发柚木驼蛾虫害。

这是一场来势凶猛且顽固侵袭的虫害。从9月初发现虫害到9月29日,广西4500余亩红树林惨遭吞噬。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00余亩红树林未能幸免。

这是一场艰辛的红树林保卫战。保护区海监支队及其他单位抽调的64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6天,终于控制了虫害发展。

10月7日,笔者随工作人员来到竹山管护站,对严重受灾红树林区进行无人机升空拍摄。飞行结束,保护区支队支队长苏搏长吐一口气,指着监控仪说:“虫害终于控制住了,白骨壤红树林有救了。看,有的红树林开始长新芽了”。

来势凶猛 虫害无情

9月1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山管理站的管护人员在日常巡查时,突然发现竹山榕树头至白沙仔海域靠海一侧的红树林,遭受虫害侵袭,受灾面积约为500平方米。

9月2日,保护区支队立即启动全面核查机制。通过GPS测算,虫害受灾面积扩散至7500平方米,虫害处于高龄幼虫期,部分已经化蛹。

9月6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病虫害专家刘文爱到现场勘察,确认该虫为柚木驼蛾,在该保护区首次出现。柚木驼蛾属麟翅目夜蛾科,黑色,体长4厘米~6厘米。其幼虫喜食嫩叶,将嫩叶边缘咬一半圆弧缺时,吐丝折叠该处叶片,藏于其中。老龄幼虫以丝紧密折叠部分叶片或紧密固定相邻两叶片,于其中化蛹。低龄幼虫咬食叶片肉留下网状叶脉,稍大后吃全叶,使叶片残缺不全,仅留下主脉和较粗的侧脉。病虫害严重时,可直接把该区域的叶片吃光。柚木驼蛾繁殖能力极强,从幼虫到蛹羽化,仅6天~8天。

柚木驼蛾主要侵害红树林的白骨壤林科,具有突发性、专一性、快速扩展性等特点,且吞噬速度极快,一夜之间就可以把一棵树的叶子吃光。截至9月29日,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受害红树林面积从最初的7500平方米增加到1300余亩。其中,严重受灾的600余亩红树林,叶片全部脱落。

现场会诊 应急部署

9月23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局长张创智在防城港市主持召开紧急现场会议,北海、钦州、防城港海洋局相关人员及广西林科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防城港市林业局森林防护站、广西大学虫害研究中心等专门科研机构专家参会,对保护区出现的虫害进行研究会诊,商议该虫害有效防治方法。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西南端,处于中越两国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是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滨海过渡带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主的“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具有我国大陆海岸面积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海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较大面积生长在平均海面以下的红树林,同时还有滨海过渡带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态价值。

保护区海监支队自成立以来,担负着保护区内红树林生态系统和鸟类的保护执法工作。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支队坚持不懈地开展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滨海过渡带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生态专项执法保护,取得了一定效果,保护区内的15种红树林健康成长,红树林有林面积从以前的1274.0公顷恢复到目前的1300公顷,有林面积增加了2.0%,鸟类由最初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244种,在全国同类保护区种,是鸟类最多的保护区。

现场会议结束后,针对虫害来势快、劲头猛、蔓延迅速的特点,支队根据会议部署安排,立即展开防控部署。支队长苏搏在行动部署会上,提出来“全员参与、全时段防治”的目标要求,并带领全体人员,从23日下午17时至第二日8时,连续工作15个小时,制订完善了切实可行的防虫治虫工作行动方案。

为了研究掌握柚木驼蛾虫害发展趋势,支队科研室立即启动虫害动态研究,科研室的4名科研人员从红树林上收集来柚木驼蛾幼虫及飞蛾,建立动态档案,观察其成长发展态势,科学配制捕杀药物。

齐心协力 虫口夺林

眼看着昔日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由绿变黄、由黄变枯萎,保护区支队队员的心被深深刺痛着。

24日上午9时,全体干部职工组成9个灭虫小组,携带着调制好的石灰水、农药乘船赶赴受害林区,大举集中灭虫。

由于保护区的红树林均属自然生长林,树高林密,人工喷洒农药很难奏效。保护区支队便紧急采购了9套高压水枪和抽水泵,实施远距离高压水冲,对附在叶片上的幼虫进行冲射。然后,用自制的网兜捞取冲落在海水里的幼虫或虫茧。

为了彻底除虫,利用潮落间隙人工摘除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潮起潮落的时间间隔很短,前后仅有五六个小时。为此,保护区支队不仅全体出动,还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参与。截至29日,人工摘除面积105亩,除虫累计近500斤。

在人工摘除现场,保护区支队的程冬梅、汤乔、徐丽、吴云韩3个女孩从树叶上一只只摘虫,汗水顺脸直流。笔者问她们怕不怕虫子,生性腼腆的程冬梅说:“刚开始很怕,不敢下手捏,可看到虫子一天比一天多,树叶一天比一天黄,心里很急,一急就什么也不怕了。”

汤乔平日最怕毛毛虫,对飞蛾翅膀上的粉严重过敏,但她还是忍着皮肤的红肿坚持灭虫。支队长苏搏说:“别看这些女孩平日里显得很柔弱,但一到关键时候,个个都是好样的。”

中秋之夜 坚守一线

9月27日是中秋节,本应万家团圆、欢乐相聚。然而,早上8时,支队全体人员仍然在海上、树林里杀虫、灭虫。

晚上7时,一轮圆月高挂在空中,在用高压水枪喷药的罗正顺趁换药时机,掏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妈,你们先吃饭吧,我还在灭虫一线,别等我了。”3个星期前,罗正顺家里就计划好了家庭聚餐,姑姑、父母、姐弟们已经聚齐,就等他回去开饭了。但是,罗正顺选择了坚守。

这次紧急行动,从9月24日开始,灭虫小组每天都要在海上工作12个小时以上。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尽快消灭虫害。刚从学校毕业一年的女孩徐丽,因为几天来连续和农药接触,加上风吹日晒,喉咙发炎,身体发烧,但无论领导怎么劝,就是不肯休息。她晚上回家吃药打针,第二天照常参加除虫。

中秋夜晚9时,等靠岸回到家里,团圆的万家宴席已曲终人散。很多人只是简单地煮了碗面条,便疲惫地倒在床上。

由于成虫已羽化成蛾,根据专家建议,支队需要购买诱虫灯,分别安装在受灾严重的区域,诱杀飞蛾。但当时正赶上周末,一时拿不到行政经费,科研室负责人程冬梅找到支队长苏搏,拿出自己的1.5万元积蓄说:“治虫不能等,先用我的钱吧。”支队的吴云韩、汤乔把自己的银行卡也拿来,说:“先治虫。”随后,125盏诱虫灯很快到货并安装,在虫见羽化初期,一周诱杀近百斤飞蛾。

10月1日~7日,本是亲朋好友利用长假旅游观光的好机会,然而,保护区支队的全体人员无一休假,许多同志主动退掉了早已预定好的机票、车票和酒店,连续默默奋战在防虫治虫一线。

迅速及时的灾害报告机制,周密得当的防控部署,强有力的捕杀防御,使突如其来的柚木驼蛾虫害得以有效控制。10月7日下午,笔者随保护区支队航空监视监测分队来到受灾严重的竹山、古榕树部落、巫头、石角等红树林灾害区,用无人机对灾害态势进行高空拍摄。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作业,工作人员周密观察统计,保护区柚木驼蛾虫害基本消灭,有的地方受害红树林已开始长出新芽。

10月8日,笔者接到保护区支队巫头管理站站长唐上波的电话。他告诉笔者,自9月30日开始,受虫害红树林迎来新福音,陆续有3000余只柚木驼蛾的天敌——黑锦尾鸟,突然密集迁徙到保护区越冬,大量捕杀猎食害虫。白喉红臀鹎、白头鹎、大山雀等捕虫鸟也前来助阵,虫害估计很快就灭绝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