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124个海底地理实体命名
发布时间:2015-10-10 | 来源:本站编辑
“采薇平顶海山”、“郑和海岭”、“苏轼海丘”、“徐霞客断裂带”……这些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名称,成为我国新勘探的国际海底地理实体。10月9日,国家海洋局向社会公开发布我国最新勘测命名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其中太平洋101个、印度洋15个、大西洋8个,这些命名将按计划分批向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分委会提交审议。
我国于2010年正式开展了国际海底区域地理实体命名工作。这次公布的124个海底地理实体名称是国家海洋局在过去大洋航次调查成果资料基础上,进行的系统性命名,并经国务院审核批准。命名主要取自《诗经》和中国古代人名,富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随着这些地名的公布和使用,将集中彰显我国几十年来在国际海域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也充分表明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国际海底活动的突出贡献。
海底地理实体是海底可测量并可划分界限的地貌单元,赋予其标准名称的行为称为海底命名,国际海底地理实体的命名权通常归属于地理实体的主权所有者或发现者。根据国际有关规定,如果一个海底地理实体完全或超过50%的面积位于国家的领海之外,则该国地名管理机构可向国际组织申报其名称,审议通过后录入国际海底地名词典,成为全世界的标准地名。申请命名需提交翔实的海底地貌勘测资料。
由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国际水道测量组织共同成立的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分委会,是海底地名领域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是当今海底地名领域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组织,每年召开会议,审议各国提交的海底地名提案。
据了解,国家海洋局计划将此次发布的124个国际海底地名提案,分批向国际海底地名命名分委会提交。今年10月12日,该分委会将在巴西召开第28次会议,中国将首批提交20个地名提案。(信息来源: 中国海洋报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