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洋功能区与陆源排污评价标准研究”项目进展顺利
9月26日,“意兴轮”成功回收布设于秦皇岛海域的4台坐底式海床基系统,标志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入海污染源监督与功能区监测评价”工作组在秦皇岛海域历时近2个月的重点观测与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监测中心“入海污染源监督与功能区监测评价”工作组承担了“河北省北戴河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与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中“海洋功能区与陆源排污评价标准研究”专题的研究工作。根据任务要求,工作组将以河北省的典型海洋功能区(养殖区、海水浴场)为研究对象,建立地方专属的典型海洋功能区环境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此外,还将根据河北省陆源排污现状及河北省近岸海域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研究建立河北陆源排海污染物控制标准体系。
自8月初以来,工作组牺牲休假时间,坚持在秦皇岛海域开展现场调查工作。8月7日至8月16日,在北戴河老虎石海水浴场和秦皇岛东山浴场开展了连续10天的高频率监测;8月26日 ~ 9月1日,工作组组织20余人,先后完成秦皇岛近岸从山海关至滦河口海域66个监测站位的水质/沉积物质量调查、北戴河与昌黎两个海水增养殖区的养殖环境/生物质量调查和18个陆源入海排污口/河的排污状况调查工作;9月2日 ~9月26日,完成了秦皇岛近岸海域基于海床基系统的高分辨率(10分钟1次)海流剖面、底层温盐连续观测。大量的现场调查和观测,为工作组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详实资料,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监测中心“入海污染源监督与功能区监测评价”工作组承担着国家海洋局入海污染源和海洋功能区两大主体业务工作的技术支撑,河北省“海洋功能区与陆源排污评价标准研究”项目的实施,既对地方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起到切实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同时也为工作组磨练内功、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对于工作组今后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化学室 林忠胜 供稿)
回收海床基系统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