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河-海过渡区水环境提升机制及陆海统筹管控关键技术”项目年度进展专家咨询会召开
近日,由海洋中心王菊英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河-海过渡区水环境提升机制及陆海统筹管控关键技术”项目年度进展专家咨询会在大连召开。重庆大学郭劲松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马德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教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付强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霍守亮研究员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由专家组组长郭劲松教授主持,大连理工大学张弛副校长、海洋中心及其他课题承担单位的技术骨干参会。
会上,张弛副校长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辞,他指出,项目紧密围绕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在培育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王菊英研究员针对项目年度进展及阶段性亮点成果进行了介绍。她表示,项目自实施以来系统开展了长江黄河河-海过渡区水生态环境过程机理及驱动机制研究,在陆海一体化的水质基准标准制定技术和河-海过渡区氮素迁移转化过程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课题年度进展汇报阶段,课题“河-海过渡区生态系统时空演变及水质基准标准制定”负责人王莹研究员介绍了该课题的年度进展。她表示,该课题基于自然特征和管理需求划分了6个具有生态相关性的长江黄河河-海过渡区分区单元,利用20余年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揭示了过渡区生态系统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并初步构建陆海一体化的水质基准标准技术体系总体思路和框架。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和课题负责人的汇报,一致认为项目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成果对于提升河-海过渡区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项目组将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河-海过渡区的范围以及遥感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修改完善,加强课题间协作联动,为长江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及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等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河-海过渡区水环境提升机制及陆海统筹管控关键技术”项目面向长江黄河河-海过渡区水环境提升和陆海统筹管控国家需求,系统研究流域-河口-近海水生态环境过程机理及驱动机制,突破陆海一体化的“基准标准-通量模拟-污染防治-诊断修复”水环境提升技术体系,旨在构建河-海过渡区水环境问题全新解决范式,提升河-海过渡区水环境质量,支撑我国陆海统筹环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供稿 化学室 李昭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