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深入基层 青年感悟丨天空地智护蔚蓝海岸 无人机绘就美丽海湾

发布时间:2023-11-14  |  来源: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青年同志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7月以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海洋中心)遥感室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积极参加“青接力”试点工作,紧紧围绕调研课题“重点海域岸滩垃圾分布状况及来源分析”,从公众亲海需求出发,服务于海洋垃圾监管治理,聚焦环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充分发挥无人机遥感技术优势,先后赴26个沿海城市开展现场调研。

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

污染在海里,根源在岸上。当前,我国海洋垃圾分布存在底质环境复杂、动态变化较快、聚集规律不明等问题,为监管工作带来难度,开展本次调研可为助推美丽海湾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亲海需求提供重要支撑。

为保证调查工作的质量、安全和进度,调研小组在任务实施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利用遥感影像对调查点位的可到达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对无法到达的点位及时进行调整,并围绕调查信息采集与记录、岸滩垃圾无人机调查理论与操作等内容开展了行前技术培训,确保调研规范有序开展。

以遥感技术助力实地调研

从水琼天碧的海南岛到熠熠生辉的渤海明珠,从盛夏酷暑到秋风萧瑟,调研小组历时24天,跨越5000多公里海岸线,克服道路崎岖、不畏艰难险阻,在汗水中磨练意志,在实践中锤炼党性,用无人机描绘千里海岸,用不懈热爱书写心底“蔚蓝”。

每到一处调查点位,调研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对照前期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旋翼无人机、混合翼无人机,手持GPS、照相机等仪器设备对岸段开展巡查。300余个调查点位、650余架次无人机飞行、9000余张影像资料,为查清岸滩垃圾分布点位、垃圾类型,建立多底质环境下岸滩垃圾无人机监测方法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在环渤海岸线外业调查中,调研小组还首次尝试了使用V10混合翼大型无人机,因其具有续航能力强、作业范围广、获取数据质量稳定、坐标解算精度高等优势,有效控制距离可达50公里,可搭载可见光、热红外、高光谱等多种传感器,可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与精度,为未来在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碳汇、海上溢油等工作中的应用开展了有益探索。

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为扎实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下一步,海洋中心遥感室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将利用采集的数据影像资料,总结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切实把“遥感数据”转化为“政策建议”。同时,进一步强化遥感科技创新,努力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更好服务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通过此次调研,大家一致表示,今后要继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牢固树立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理念,将调查研究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在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上下功夫。(供稿:遥感室青年理论学习小组 周超、唐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