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上平台留言,一起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出谋划策!

发布时间:2020-05-12  |  来源:

“抑制白色垃圾,对海岸线游客和居民抛掷垃圾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健全全方位垃圾防控措施,从源头入手,限制滨海地区塑料产品消费,引导人们不随手扔垃圾的行为,清理海岸线白色垃圾。”

“围海养殖规模巨大,既占用滨海湿地造成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又排放污染物造成其临近海域环境污染,建议加强监管,提高围海养殖污水排放标准。”

……

在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组织海洋中心开发的“我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意见征集平台上,网友们纷纷留言,写下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打造建言献策平台 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机构改革以来,生态环境部党组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多方共治、聚力兴海,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指导部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基础研究、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研制等系列工作中,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反映民意、凝聚民心、汇聚民智,让社会公众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帮助生态环境部门真实全面发现问题,推动解决老百姓身边存在的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为贯彻落实好生态环境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和生态环境部领导有关指示精神,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通过“我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意见征集平台,广开言路,广纳谏言,让全社会广泛参与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谋划策”。

2020年2月初,建言平台在生态环境部“一网两微”公开发布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已经征集到150位建言者提出的近400条意见建议。

找到公众关心问题 瞄准群众反映痛点

从参与人员来看,包括了事业单位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公务员、教师、学生等,主动留有联系方式的建言者比例超过90%,充分表明全社会各行各业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的意愿。

从反馈问题来看,“污染物、养殖、围填海、入海口、废弃物”等成为反映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建言的高频词汇,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

在污染防治方面,海水养殖排污、海洋垃圾污染和陆源排污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建议推进海水养殖行业升级,加快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开展养殖排污许可证制度,提高围海养殖污水排放标准;二是建议沿海地区建立海上环卫制度,加强船舶(包括科考船)海洋垃圾污染的有效管控,采取可降解材质塑料替代方案,减少微塑料产生,开展垃圾有偿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三是建设工业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减少污染排放,减少重污染日用品进入市场,提倡发展环保型家居生活洗涤剂、工业洗涤剂。

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围填海、渔业资源保护及生态修复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针对围填海海域功能、承载能力以及围填海项目承接产业的行业类别等增加建立禁止及限制类围填海海域,以及限制类围填海区域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二是建议严格限制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强度,海洋捕捞禁止使用绝户网,加大海洋生物的增殖放流,维持和优化海洋生态平衡;三是建议按照区域定位合理安排海洋生态修复,不适宜修复的不做表面文章,落实追踪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后期效果等。

在环境风险应急方面,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要尽快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防范沿海钢铁化工电力等高污染行业排污风险;同时,也建议要关注船舶携带外来生物和病毒入境风险等。

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标准制度建设、监管执法及新技术创新应用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建议国家和地方建立陆海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工作机制,落实问责机制。二是加快开展流域环境质量标准与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工作,特别是河口区环境质量评估。三是建议加强海洋倾废区选划及日常监管,将海洋工程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体系,整合海洋工程的监管与执法权。四是建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示范应用研究,提升国产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性能等。

这些意见建议不仅为海洋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海洋环境法修订提供依据,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日常监管工作,乃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深入分析公众建议 及时回应各界关切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将组织力量,对社会公众提出的每一个条意见建议开展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定期编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众建议简报,及时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通报,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海洋生态环境日常监管等相关工作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同时,海洋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功能,加强与建言者互动沟通,及时回应公众呼声和社会各界关切,将其打造为社会公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性长效平台。(文雯 解鹏飞 王瑞子 供稿)

 

============================================================================

 

碧海银滩也是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诚邀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以下多种方式进入平台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1、电脑用户可登录生态环境部官网,点击网页下方专题专栏“我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进入意见征集平台。

2、使用微信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意见征集平台。

3、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公众号,点击专栏“建言献策”,进入意见征集平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