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完成北太平洋海洋微塑料监测
发布时间:2018-12-08 | 来源:本站编辑
12月1日,中国大洋47航次顺利完成了科学考察任务。依托本航次,开展了新兴污染物海洋微塑料监测。监测中心海洋微塑料研究中心霍城副研究员完成了海洋微塑料及相关领域的样品采集工作。
本航次时间为8月29日至12月1日共95天,总航程近2万海里,期间开展了青岛至东太平洋航路沿线的海洋微塑料监测工作,采集了47个站位的微塑料采样,获得了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等不同介质的微塑料样品共计75份。此外,还完成29个站位大气样品采集工作,获取了54份总悬浮颗粒物和雨水样品。下一步,尽快完成样品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明确其丰度、组成和空间分布,评估东太平洋海洋微塑料的污染状况。
研究显示,受大尺度大气和大洋环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后会向大洋中央积聚,在亚热带环流区形成漂浮塑料垃圾聚集区。依据现有资料显示,全球海洋范围内存在五大漂浮塑料垃圾聚集区。其中,北太平洋是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热点”区域。目前,国际上对太平洋海域的微塑料研究主要聚焦在东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数据十分匮乏。
本航次的开展将覆盖现有“空白区域”,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北太平洋微塑料分布特征,密切跟踪全球海洋热点和前沿问题。(化学室 霍城 )
海上微塑料拖网采样作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