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邮箱 | 联系方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深入极地,认识极地,做好极地业务化监测

——监测中心成功举办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专题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7-09-22  |  来源:本站编辑

9月18日,监测中心成功举办了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专题学术报告会,旨在更好地参与“雪龙探极”等重大工程,拓宽极地业务化工作的研究领域和监测内容。报告会上,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队员关道明研究员等4人做了主题报告。

报告会由科技处处长郭皓主持。会议围绕中国南北极业务化监测现状和发展定位进行展开。首先,关道明研究员阐释了极地工作的国家战略意义,总结了我国在北极黄河站的科考工作,并提出了监测中心极地业务化监测与研究的顶层设计。他指出,极地业务化工作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坚持长期观/监测,提高现场数据获取能力,注重产品设计(报告、白皮书、样品库等)。关主任还鼓励监测中心业务和科研骨干结合自身工作,积极拓展极地工作新疆域,深入极地,认识极地,认真、耐心地做好极地工作。随后,那广水研究员、葛林科博士、李洪波博士分别讲述了我国极地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2017年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执行情况。

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我国在极地考察平台设施、科学研究及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的国家战略,国家海洋局积极提出了“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等极地业务和科研项目大洋科学考察专项,并正在参与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提出的MOSAiC (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计划。监测中心正在积极参与这些项目,并参加了前两个国家项目的总体架构、目标设计和方案编制。2017年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是国家海洋局提出“雪龙探极”重大工程以来首次实施的业务化观测/监测。结合国家海洋局关于极地业务化工作要求,监测中心成立了极地专项工作组,根据自身优势拓宽了监测项目,精选现场执行人员并加大了资金设备投入。在站期间,葛博士和李博士广泛开展了新奥尔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考察,并围绕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新兴污染物和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变化趋势等进行了监测和研究。

本次研讨会是中心首次举办极地方面专项研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中心副主任张志锋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监测中心将全力支持和参与极地业务化工作,打造核心团队、进行学科融合、注重国际合作、发挥前端和后端联动效能,积极参与极地生态环境业务化监测体系构建。 (葛林科 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