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领导赴野外一线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为了进一步掌握近期出海作业安全管理状况,8月8日,中心党委书记隋吉学利用暑期休假期间,到监测中心海洋生态研究室红沿河核电海洋风险生物监测预警项目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状况深度检查。
8月8日上午,隋吉学书记随出海作业人员一同乘船,参与了风险生物打捞作业,现场了解实际作业状况,并与作业人员一同在渔船上午餐,零距离体验外业作业人员的饮食安全状况。此次作业打捞到大型藻类孔石莼及大型水母类沙蜇、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等,这是目前核电冷源取水的主要风险生物;下午,驱车到大型藻类最北监测站位排石,重点考察了监测站位的藻类风险现状以及道路和外业车辆安全管理状况。8月9日上午,隋吉学书记到红沿河核电站取水口视察了生态防治实验——利用点篮子鱼控制藻类试验情况。隋书记就作业安全管理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任何工作必须做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设备等给予了肯定,并强调夏季应该使用防热救生设备。下午到大型藻类最南监测站位仙浴湾,重点考察了藻类监测的作业环境和外业车辆安全管理状况。
目前,红沿河核电海洋风险生物监测预警项目组,每三天进行一次风险生物监测,通过近3年的现场监测和遥感监测等手段,所创立的实时监测预警和拦截打捞技术,能够消除约80%的水母生物量。项目组2015年发布海洋生物监测预警通报58期、遥感监测通报95期;2016年发布海洋生物监测预警通报51期、遥感监测通报70期,并编写《红沿河海域海洋生物风险名录》等;2017年至今,已发布海洋生物监测预警通报45期。以上这些工作较好地保障了核电冷源取水系统的安全运行。隋吉学书记对项目组严格执行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发挥中心技术特长,为地方经济服务,保障核电和海洋环境安全所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关春江 供稿)
中心党委书记隋吉学在渔船上了解红沿河核电站取水口海域监测情况
隋书记通过水下摄像机观看点篮子鱼摄食藻类状况
隋书记与海洋生物监测预警项目组现场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