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能力 切实履职尽责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作回顾与展望
确立“十三五”发展目标、积极参与“蓝色海湾”“南红北柳”重点工程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努力提高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在线监控能力、增强海洋监管能力……前不久召开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了2016年工作成果,部署了2017年重点任务。
下一步,监测中心将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深化业务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和完成各领域重点任务,拓展社会服务领域,进一步提升监测中心在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领域的决策支撑、技术引领和服务保障三大核心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6年主要成果年主要成果
2016年,监测中心在海洋管理决策支撑、海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建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做好环境监测与保护顶层设计
2016年,监测中心贯彻落实局党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完成了一系列“十三五”重要规划及方案编制工作,包括《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总体布局及建设思路》《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总体布局及建设思路》《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一站多能”布局》《全球海洋环境观(监)测网建设方案》(监测部分),启动了《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
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部署
为了落实国家海洋局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监测中心组织编制了《“蓝色海湾”整治工程“十三五”规划》《“南红北柳”生态修复工程“十三五”规划》及相关技术规程,为推动实施“蓝色海湾”和“南红北柳”百项工程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这一年,监测中心协助大连市、盘锦市和锦州市政府申报的“南红北柳”和“蓝色海湾”项目全部通过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的审核批准。
深化海域和海岛管理技术支撑
这一年,监测中心扎实开展海域管理政策业务支撑工作,开展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政策研究,并起草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参与了《围填海管控办法》起草、讨论和修改工作,提供了大量翔实、准确的资料;参加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方案》编制工作,起草了《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测量技术要求》等多项管理支撑技术文件。
在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方面,继续强化系统运行的管理和指导,在做好近岸海域动态监视监测基础上,不断拓展监测成果应用,编制了海域使用情况月报和海域使用疑点疑区监测月报,并上报局党组。
在海岛管理方面,继续强化技术支撑工作,起草了海岛监视监测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编制了海岛四项基本要素监视监测工作技术规程,选划了114个海岛监视监测站点,完成了海岛鸟类监视监测技术前期研究以及西南中沙海岛监视监测方案编制。
努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
2016年,监测中心组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项,获得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各5项。科研人员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借助科研项目,完成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同时积极参与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全球变化与应对等重点专项。完成2006年~2015年科技成果统计和数据入库,牵头完成的2个项目获得海洋科学技术奖和海洋工程技术奖,“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获得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监测中心还获得辽宁省测绘科技进步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6项、大连市优秀论文奖5项,2人分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
2016年,监测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局党组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制订了实施方案,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突出正面教育、问题导向、以上率下,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和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次组织召开支部书记会议,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学习先进典型和实践活动。组织副处级以上干部赴山东临沂开展党性实践教育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提升党员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和干事创业精神。进一步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17年重点任务年重点任务
新的一年,监测中将加强在业务运行机制创新上的创新能力、规范管理提升效率,提高应对政策和市场变化的能力。更加坚决地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自觉地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履职尽责,在本职业务上创造新业绩。
努力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监测中心承担着支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管理国家决策的重要职责。下一步,中心将努力提高技术支撑能力,加大对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的决策支撑。
一是以全球视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建立适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海洋生态环境战略评价模型和方法,开展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评估。开展我国海洋监测能力战略评估,明确我国海洋监测能力的全球和区域定位、急需提升的能力建设短板。
二是多措并举,切实做好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考核工作技术支撑。贯彻落实“水十条”精神,根据国家海洋局部署,强化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考核的技术支撑和组织实施。积极做好与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和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助国家海洋局会同环保部制订《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考核方案》和实施细则。
三是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技术支撑工作。加强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技术支撑,协助编制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为海洋保护区选划提供决策依据。继续开展海洋保护区人类活动核查工作,开展海洋保护区信息统计和档案建设,为各级海洋部门开展保护区监测监管和专项督察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推进滨海湿地监测与保护工作,年内完成国家海洋滨海湿地中心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加快推进滨海湿地业务工作,配合生态环境保护司开展《关于进一步加强滨海湿地保护的若干意见》宣贯,协助地方制订本地区落实意见和行动计划。
四是做好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技术支撑。贯彻落实新《海洋环境保护法》,适应国家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总体要求,开展海洋倾废及海洋工程管理政策、规划和技术研究,编制《关于加强海洋倾废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石油平台弃置管理办法》及《海洋油气生产设施弃置费收费标准》;强化规划引导和约束,编制《全国海洋倾倒区规划(2020年~2030年)》研究报告;完善海洋监督执法技术手段,统一和规范海洋倾废记录仪实时监视监督管理技术;继续做好常规海洋倾废和海洋工程环保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开展并推进《海洋倾倒区监测与评价技术导则》《区域用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疏浚物及惰性无机地质材料评价标准等4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
五是进一步提高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的研判能力。密切关注和跟踪全球性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沿海主要国家、国际机构和组织对问题的认识、管理动向,分析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管理现状,研判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深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与美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在海洋垃圾监测与微塑料研究领域的合作;继续做好全球海洋评估、“伦敦公约”履约及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中国委员会等相关工作。
着力建设全国海洋在线监控“一张网”
2017年,监测中心将以系统整合为抓手,做好海洋生态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与技术服务。协助生态环境保护司编制《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完成在线监控数据传输网络和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开展沿海各级在线监控设备和系统的联网工作,初步实现全国海洋在线监控“一张网”。
除了顶层设计,监测中心还将继续推进辽河口入海河流在线监控的试点示范站建设,并进一步健全在线监控系统的标准规范并推动及验证工作。
进一步增强海洋监管能力
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生态管海、生态用海”要求,全面开展海域管理政策和技术研究。落实《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制定海岸线调查统计规程和海岸线整治修复技术规程,开展编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前期研究。完成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技术工作,编制《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方案》,协助起草《海域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为报中央深改办审议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支撑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研究编制全国和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方案与技术要求,确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主要目标指标,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功能区划技术体系。
深入推进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进一步加强海域动态监管业务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完善基本业务系统功能;深化海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情况的日常遥感监视监测及疑点疑区的遥感监测和核查核实;进一步完善围填海、区域用海规划、疑点疑区等监测技术规范,加强海域动态监测评价成果转化,积极组织各级海域动态监管业务机构,做好海域使用和海域资源状况现场监测与核查。
继续提升海岛保护管理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海岛四项基本要素监视监测技术体系,开展综合评价工作,形成“一岛一表、一岛一图”基础成果,有效支撑海岛保护管理、海岛执法和海洋督察工作。编制《海岛迁徙鸟类监视监测技术指南》,开展海岛迁徙鸟类监视监测试点工作。开展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出让最低价标准和开发利用海岛监视监测技术研究工作,探索开展岛礁周边海域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工作。
积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
充分发挥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促进优势学科团队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树立科技创新对业务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并争取国家重点专项,不断提升中心在全球变化、极地研究和大洋调查等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的参与程度。
科学谋划,做好“南红北柳”“蓝色海湾”和“生态岛礁”国家整治修复工程的相关规划和技术保障工作。会同有关单位,组织编制相关技术规程、考核评估规范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整治工程项目库。指导地方编制整治修复工程规划,建立本地区修复项目库,进一步强化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等重点区域的治理修复。全面支撑《全国生态岛礁工程“十三五”规划》的贯彻实施,主动对接、积极服务,做好沿海省市生态岛礁工程项目设计、申报和实施等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017年,监测中心将继续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重点抓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的系列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通过上党课、读书会、大讨论等活动形式,动员广大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各项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破解难题,不断提高中层干部履职的主观能动性和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强化履行监督职责,完善制度体系建设。重点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履行主体责任进行监督,严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落实纪检监察“四种形态”,充分发挥“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作用,着力抓早抓小。进一步推动各党支部兼职纪检委员的履行监督提醒职责,不断增强监督力量。
按照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履职尽责年”活动,以“菁冰连”团队获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为契机,创建具有行业特点的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