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洋管理提供智力支撑 ——记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域管理政策与技术研究院
从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域管理支撑技术的研究部门,到成立第一个海域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从编制第一本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到出版第一部海域使用管理技术专著;从获得海域管理类第一个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到获得第一个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创造海域管理领域多个第一的背后,凝聚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域管理政策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域研究院)全体员工的开拓精神和耕耘的汗水。
海域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6人,专业涉及管理、规划、经济、法律、海洋地质、环境等学科,主要业务为海域管理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海洋功能区划与规划技术支撑、海域空间资源综合评估等。
今年,海域研究院步入第23个年头。23年来,这里的海洋人为国家海洋管理和沿海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也把自己的海洋梦一步步融进现实。
50多次易稿为海洋功能区划绘制蓝图
2009年,国家海洋局启动实施《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研究编制项目,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牵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研究编制工作。
接到任务后,监测中心会同有关单位成立了规划编制小组,海域研究院具体承担了这项工作。然而,“新型海洋功能区划该怎么做,当时谁都拿不准。”参编人员之一、海域研究院副院长王权明回忆说,“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能够摸到的“石头”,是当时唯一可供借鉴的海洋功能区规划文本——国务院于2002年颁布实施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期限至2010年。
“编制新区划不仅要与以前的区划一脉相承,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王权明说,在随后不断的审核、讨论中,区划编制小组提出要客观分析海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体现海洋发展战略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的特点。
经过反复研讨,编制具有新时期海洋事业特色的新型全国海洋功能区规划,逐渐成为编制小组成员和相关专家的共识。
编制小组采用海洋资源环境调查和海洋开发利用现状的最新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开展了历时2年的专题研究,召开了30多次编写组会议,前后撰写了50多稿,最终形成了研究总报告、7个专题研究报告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等主要成果。
王权明介绍说,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在海域和海岸线开发保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研究提出到2020年,近岸海域海洋保护区面积占到11%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完成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2000公里等量化指标,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定量指标依据,提高了海洋功能区划的法规约束性和实践操作性。
2011年12月,国家海洋局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对《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 2020年)》项目进行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区划和相关研究成果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海洋空间规划、海洋资源和环境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创新性贡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评审。
201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成为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及各级各类涉海政策、规划,开展海域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完成《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编制后,海域研究院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主动服务地方海洋事业发展,近年来还编制完成了《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烟台、大连等地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研究,发展和完善海洋功能区划的技术体系。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是《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王权明说,“作为海域管理支撑技术研究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尽最大努力为地方海洋工作做好技术支撑。”
献策整修海岸带见证沙滩的“生态变迁”
炎炎夏日,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月亮湾沙滩浴场里,人声鼎沸,格外热闹。游客在沙滩上吹着徐徐海风,非常惬意。
但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海域研究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辽宁海岸线侵蚀监测和跟踪研究,鲅鱼圈海域历来就是沙滩侵蚀较严重的区域,再加上近年来当地沿岸开发破坏了海岸景观和海岸环境,导致沙滩退化严重,几乎没有留下公众亲海的空间。
2012年,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实施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项目,划拨专款用于鲅鱼圈沙滩岸线综合整治与修复。经过层层选拔,海域研究院凭借过硬的能力和丰富的积累脱颖,承担起为该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的任务。
该项目负责人之一、海域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家文见证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巨大变迁。他介绍说,当初,海域研究院组织优势技术力量,对该项目进行前期调查,全面系统掌握基本数据资料,模拟研究相关海域的波浪、潮流、泥沙、岸滩演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沙滩整治及海岸防护规划、设计方案。
按照技术方案,该项目一期工程修复完成了800米侵蚀严重的沙滩岸线,将修复前20米的沙滩滩肩宽度增加至80米以上。监测结果显示,修复后沙滩岸线形态保持良好,海洋生态效果明显。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开工,将对月亮湾剩下的2.6公里自然沙滩岸线和1.9公里人工海湾岸线进行整治修复,建设沙滩防护工程人工岬角防坡堤500米和抛石潜堤250米。
为了保证整治修复的效果,项目人员还要进行跟踪监测,全面掌握项目实施期间及实施后的水文、地形及环境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评估与评价。
鲅鱼圈的冬季,天寒地冻,雪花飞舞。随着工程不断推进,孙家文和同事们格外忙碌。在重要工程节点,孙家文都要到海边实地调研,一次跟踪监测就需要两三天,经常累得一屁股坐在雪地上,有种“死也不想挪动半步”的感觉。然而,看着沙滩环境慢慢改善,孙家文觉得付出的辛苦都很值。“通过海岸带整治与修复,综合解决了鲅鱼圈区月亮湾沙滩岸线侵蚀等问题,修复和提高了海岸带整体生态环境功能,拓展了公众亲海空间,使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海岸景观更加美丽。”
随着海岸环境的改善,更多的“甜头”接踵而至。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当地居民也做起了与旅游相关的生意,腰包逐渐鼓起来了。“没有沙滩整治修复和造林绿化,就没有现在的好生活。”这是当地居民的共同心声。
鲅鱼圈区月亮湾沙滩浴场整治与修复工程只是海域研究院近年来实施的众多整治修复工程的缩影。自2010年以来,该院参与完成了50多个地方整治修复项目的申报方案编制、工程勘察与方案设计、监测评估与验收等工作。
凭借自身的技术力量和经验,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海域研究院还协助国家海洋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管理政策性文件,研发了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整治修复项目申报、审批、监督及检查过程的全覆盖,为相关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实施奠定了基础。
集思广益服务政府决策
虽然过去了几个月,于永海仍清楚地记得2016年11月1日在新闻联播上看到《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情景。“该文件的出台,填补了海岸线管理制度的空白,将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于永海激动地说。
作为海域研究院院长,于永海长期从事海域管理理论基础与政策制度学术研究,深切感受到我国海岸线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岸海域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导致海湾与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海岸生态功能退化,自然岸线急剧减少。”于永海在调研中发现,我国海岸线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海岸侵蚀、沙滩退化,公众亲海空间日益缩减,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2016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任务书》明确由国家海洋局牵头负责制定自然岸线管控制度。随后,在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组织领导下,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负责研究起草《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为此,海域研究院立即成立了编制小组,把《办法》编制工作当成头等要务来抓。随后几个月,小组成员起早贪黑,经常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周六、周日加班是常有的事。
编制文件首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当前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起草小组参阅了大量文件,与各相关部门的专家、负责人深入研讨。“国家海洋局海域综合管理司潘新春司长组织我们经常刮起头脑风暴,一讨论就是一整天。”于永海说,这一过程中,大家对海岸线保护与管理工作的理解不断深化。
海岸线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自然岸线保有率不断减少、海岸生态功能明显退化……这些我国海岸线管理中的“软肋”,在反复研讨论证中越来越清晰。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要有坚实的数据和事实支撑。问题阐述寥寥几行字,支撑它的文档却有几十页。于永海说,《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中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之道,在管理体制上强化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统筹协调,在管理方式上确立了以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为核心的倒逼机制,在管理手段上引入了海洋督察和限批措施,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要求。
在编写过程中,起草小组不断收集意见建议,不断吸收各部门最新规划成果和改革举措。“收集意见建议本身,就是集思广益和统一思想的过程。因此,文件实际上是海洋系统上下集体智慧的结晶。”于永海说。
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现在,于永海还在继续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的相关工作奔忙,下一步《办法》的贯彻落实还有大量的技术支撑工作要完成,沿海地方有关部门也经常请他们去当地讲解和指导。
“《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是海洋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既有对中央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理解和贯彻,又有根据海岸线保护实际情况进行的创新,特别是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责任制,将自然岸线保护纳入政府政绩考核,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工作,虽然辛苦点,但很有成就感!”于永海说。(中国海洋报)
海上作业
科研攻关
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