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自验收
1月13日,由我中心承担的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自验收会议在大连召开。项目监理专家杨圣云教授及丁德文院士、刘兴光教授等5位业务专家和2位财务专家组成验收组,项目成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和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人员出席会议。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的汇报,一致认为本项目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指标,同意该项目通过自验收。
“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选取河口、海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境,通过现场调查和历史数据分析,开展群落物种与生境变化相关性研究,基本确定了不同生境的特定物种;甄别了影响重要海洋经济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与管理对策建议;构建了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技术体系和评价技术体系;完成了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案;提交了辽河口和黄河口(河口)、莱州湾(海湾)、海南东海岸和陵水(珊瑚礁和海草床)、泉州湾(红树林)、海州湾(重要海洋经济物种)、厦门港和东山湾(珍稀濒危物种)等示范区的研究报告;完成了“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提交了重要海洋经济生物和珍稀濒危生物保护与管理政策建议;发表学术论文57篇,其中SCI论文27篇,1部专著已列入出版计划。
自验收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基于群落特定物种的海洋生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也凸显出成果在今后业务化应用的前景。同时,专家组对项目及各子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不足之处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细节。自验收的的顺利通过也为迎接国家海洋局的正式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