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口海洋生态综合监测夏季航次调查圆满结束
鸭绿江口是我国海域最北的边界河口,是黄海北部重要的渔场和增养殖基地,盛产银鱼、三疣梭子蟹、中国蛤蜊、杂色蛤等享誉国内外的名优海产品。由于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常年栖息着海狗、江豚等海洋哺乳动物,偶尔也能见到须鲸等大型珍稀濒危动物。此外,鸭绿江河口湿地作为候鸟迁徙重要站,素有“鸟的天堂”和“世界最佳观鸟地”之美誉,每年的春季(4-5月)和夏季(8月),有大量的候鸟过境,形成蔚为壮观的捕食和飞行奇观。
鸭绿江口海洋生态综合监测是2016年国家海洋局新增的业务化项目,其中夏季航次是监测的重点。监测项目除常规生物和化学监测外,还包括渔业资源(涉及拖网采样)和鸟类监测。与在其它区域开展监测相比,在鸭绿江口开展生态监测困难重重:一是由于调查时间处于禁渔期内,禁止渔船出海作业。二是在东港海域,15米水深以内的浅海区域均被承包养殖,而监测区域与养殖区大部分重叠,导致出海作业工作与养殖户发生冲突的可能。三是由于监测区域位于中朝边界海域,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如何避免摩擦,确保作业安全,是本次监测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外业负责人提前与东港市海洋与渔业局、丹东市边防支队、监测区域内的养殖户进行了良好沟通,强调生态监测对地方渔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取得了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外业调查期间,尽管遇到渔政、边防和护海船的拦截和询问,但在全体同仁的积极努力和沟通下,本次监测取得圆满成功。除顺利完成海上样品采集外,同时也开展了鸭绿江口鸟类的夏季监测。目前,基本掌握了鸭绿江口的生物群落组成、渔业资源和环境状况,为后续开展生态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表明,与渤海的辽河口、滦河口等其它河口区域相比,鸭绿江口的高营养级生物种类丰富,且经济物种占比较高,说明该区域生态状况良好,是适宜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优选区域。
起航
丰富的渔业资源
观鸟
早起的鸟儿捕食飞行